e-教學工具為語言學習帶來革命

曾經嘗試學習第二語言的人士都會理解,要清楚明白第二語言的語法概念、準確發音和理解一個全新溝通系統所要面對的困難。

但是,隨著e-教學科技的發展能夠補充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並在課堂之外改進學生的弱點,讓語言學習變得更容易。

課程導師和語言學院都採用更多的新科技去改善語言學習環境,藉此消除時空和地點的限制,為學習者提供不同的可能性。

香港城市大學(城大)的創新「英語支援課程」(Language Companion Course, LCC)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通過和在香港以外地區的學術機構合作,包括澳洲悉尼大學、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和在美國猶他州楊百翰大學。在這些伙伴大學修讀語言學和語言及英語學系的研究生,為城大本科生的英語寫作進行輔導。

香港城市大學翻譯及語言學系系主任衛真道教授說:「這是一個雙贏的局面,學習教育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學生可以了解母語非英語的學生的需要,城大學生也可以繼而改善他們的英語 。」但衛真道教授指出,這種安排只能作為課堂活動的補充,而不是取代和導師「一對一」的聯繫。

目前這安排只適用於城大的英語寫作學習,但衛真道教授表示,這樣的經驗可以擴展到任何類型的語言或學習經驗。

他說:「如何與海外學府連結是一項挑戰,但我們仍很希望擴大此計劃,跟更多大學建立伙伴關係,使所有學生在不同時候都可以在其學術研究中得到改善英語寫作能力的機會。」

英語支援課程(Language Companion Course, LCC)缺乏了面對面的互動,但省下來的時間可以讓導師有更多時間花在學生身上。

美國楊百翰大學語言及英語學系(TESOL) Diane Strong-Krause副教授說:「導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整理學生全方位的問題,這些都是過去在寫作中心沒有足夠時間去做的工作。這是有關安排的優點。」

她續說:「這不是說一個方法優於其他,而是在不同的背景中使用不同的方法。」

美國楊百翰大學的e-教學有不同的層次,最基本是網上支援,其中包括加強會話能力、增加聆聽活動、提供詞典和詞彙表,以補充課堂學習。

Strong-Krause副教授說:「這些作業有助加強學生的學習和語言能力,亦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把握未能在課堂充分理解的概念。」

美國楊百翰大學也提倡使用科技進行評估,透過電腦的適應性測試,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更符合其能力的學習指標。

她說:「我校使用了大量電腦的適應性測試作語言能力考試。這些測試可以訂出符合學生語言水平的問題。試題的難度會在接受測試者過去的基礎上作自動調整。」

在一個更實用的層面,e-教學工具可以跟進個別學生的學習進度,為其長處和短處繪製圖表,從而進行更針對性的學習計劃。

科技可以全方位提昇語言學習,而科技對第二語言學習者更為有用。因為他們可獲得更多資源去了解最初在課堂忽略的地方,也能夠理解更複雜的字眼。

科技甚至可以為學習英語會話提供方便。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剛開始使用Wimba Voice-一個可以讓學生錄音,同時讓導師教發音、節奏、重音和語調的軟件。

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Geoff Williams教授說:「科技可以為學生帶來前所未見的資訊。數碼科技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新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學習。」

Strong-Krause副教授認為語言學習包括了社交互動,若然使用得宜,整個學習經驗可以轉移到一個虛擬的學習環境中。

「你需要建立網上學習環境、一個讓學生可以互動的社交網絡或社區去達到這個目的。但到最後,科技只是一種工具,要配合適當的設計和教育理念,才能真正提昇教學和學習。」